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质量管理 >> 正文
浅析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方法及原理
作者:关向东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9-23 13:57:46
测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检测时探头分别在两个管子中同步移动,沿不同深度逐点测出横断面上超声脉冲穿过混凝土时的各项参数,并按超声测缺原理分析每个断面上混凝土质量。

  4.4 射线法:该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线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吸收、散射等现象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当射线穿过混凝土时,因混凝土质量不同或因存在缺陷,接收仪所记录的射线强弱发生变化,据此来判断桩的质量。

  4.5 常用的其他方法还有:(1)动力打桩法 ;

  (2)波动方程打桩分析法;

  (3)高应变法;

  (4)Case法 ;

  (5)波形拟合法 ;

  (6)应力波反射法 ;

  (7)稳态激振法 ;

  (8)机械阻抗法 ;

  (9)桩动测方法;

  (10)瞬态激振法 ;

  (11)低应变法;

  (12)动参数法 ;

  (13)水电效应法 ;

  (14)球击法;

  (15)火箭激振法;

  (16)单孔反射法;

  (17)声波透射法;

  (18)双孔反射法。

  5. 检测时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目前对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一般都采用对桩身无破损的动力检测法。灌注桩应以低应变动力检测法对桩的匀质性进行检测,检测时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5.1 对各墩台有代表性的桩用低应变动测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无条件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钻孔桩的柱桩时,应须取钻取芯样法,对总根数的至少3~5%桩进行检测;对于柱桩并应钻到桩底0.5米以下。5.2 对质量有怀疑的桩及因灌注故障处理过的桩,均应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的质量。

  根据作用在桩顶上动荷载能量是否使桩土之间发生一定塑性位移或弹性位移,而把动力测桩分为高、低应变两种方法。动力检测法又有高应变与低应变之分。对桩顶施加锤击,使桩身不沉应变达到1.5~2.5mm以上的称为高应变动测法,否则称为低应变动测法。前者对了解桩的承载力效果较好,后者对检验桩身混凝土匀质性效果较优;前者检测设备较笨重,价格贵,且因要求锤与桩的重量比须大于0.08~0.2,因此检测大直径、深长的灌注桩,锤的质量要求大于10吨以上,相应的吊张、搬运设备都显得笨重;后者设备较轻便,价格低些。

  高应变法,作用在桩上能量大,应力和应变水平接近或达到工程桩的应力、应变水平,动荷载使桩克服土阻力产生贯入度,从而使桩、土之间产生塑性位移。桩对外的抗力主要通过位移产生,有了位移,桩侧和桩尖土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产挥。在桩顶量测到的桩,土响应信号包括承载力因素,所以高应变试桩可以对单桩承载力进行判定,也可以评价桩身结构完整性。

  低应变法,作用在桩顶上的动荷载小于使用荷载,其能量小,只能使桩产生弹性变形,一般情况下只产生10~5动应变。它是通过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和反射原理,对桩身结构完整性进行评价;根据振动理论对承载力进行推算。低应变法从原理上不能直接得到承载力的推断,而是由实测动刚度和静动对比的修正进行推算,因此带有很大的地区经验和人为因素。

  6. 桩动测法的优点:

  6.1 仪器设备轻便,检测速度快和费用较低。

  6.2 具有静荷载试桩不具备的功能。动力试桩除了和静力试桩一样,可检测单桩承载力外,还有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沉桩能力分析、桩工机械监控和桩动态特性测定等功能。

  6.3 可区分破坏模式是土的破坏还是桩身结构破坏。

  6.4 可对工程桩进行普查。低应变法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可对工程桩进行普遍检查,然后有针对性对质量稍差的桩进行承载力检测,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6.5 波形拟合法不仅可得到单桩总承载力,还可进行侧阻力分布和端阻力值的估计。

  7. 目前在桥梁桩基检测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应力反射波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应力反射波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7.1 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桩身明显存在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桩或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