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实施 >> 施工组织 >> 正文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展望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9 20:32:26
接口API,把下层网络技术屏蔽起来,使程序员把精力集中在应用方面,而不是在通信问题上,通过中间件把应用与网络屏蔽开。

  在B/S计算模式中,中间件负责管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提供应用程序服务。最基本的中间件技术有通用网关接口(CGI)和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两种。它能够直接访问或调用外部程序来访问数据库,可以提供与数据库相关的HTML页面,或执行用户查询,同时将查询结果格式化成HTML页面,并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用户浏览器。CGI允许Web服务器运行外部应用程序,通过外部程序来访向数据库资源,以产生HTML文档并返回浏览器。

  CGI提供了一种与数据库连接的简单方法。中间件是处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一类软件,是客户方与服务方之间的连接件,它以自己的复杂换取了用户应用的简单。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能解决网络分布计算环境中多种异构数据资源的互联共享问题,实现多种应用软件的协同工作。利用中间件还可以提高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使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更为理想。90年代以来,中间件技术和产品逐步成熟,开始走向应用。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在中间作上起步与国外基本相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上与国外厂商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间件技术和产品的成熟,使中间件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桥梁,大大提高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的发展。

  3 OPC枝术及ODBC枝术为系统集成开辟了新的途径,采用OPC技术及ODB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将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

  网络互联的硬件设备已标准化、商品化,所以我们在思考系统集成时,主要面临的是软件集成的问题,如何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达到互操作的目的。随着智能建筑的功能需求不断增长,使建筑内各种各样的机电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它们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实现BMS系统集成时,为了解决互联和互操作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为以下几种:

  1.采用统一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2.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3.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4.采用ODB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3.1 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建筑自动化系统应属过程控制范畴,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国际性的标准通信协议,这种局面严重障碍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1995 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推出了楼宇自动控制领域的第1个开放式标准通信协议——BACnet.该协议密切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定义了23种对象、39种服务、6种数据链路结构、三层网络架构,正在向BACnet/IP方向发展。同年通过ANSI认证,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很多空调、制冷、锅炉、变配电等设备制造厂商均采纳该标准协议,为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局面。BACnet采纳了五种协议EIA232——PTP、EIA485—— MS/TP、LonTalk、Arcnet、Ethernet.但是在先前的BACnet协议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联仍需通过协议转换器,尚未达成开放系统实现互操作的要求。

  LonWorks是美国埃斯朗公司1990年推出的全分布式的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采用LonTalk协议的网络,经过LonMark互操作性协会认证的产品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但是这种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系统,因为这种协议对厂家不是中立的,其中有埃斯朗公司的知识产权,真正的开放系统对各个厂家应该是中立的。

  3.2 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具有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可以采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分为专用的协议转换器和标准的协议转换器。专用协议转换器指两种协议之间专用的转换器。采用这种协议转换器,如果要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就需要多种类型的协议转换器。有时协议转换器难于匹配不同的网络的按制机制和服务。另外,当协议转换器故障时,这种结构没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机制,所以这种专用的协议转换器不可取。采用标准的协议转换器,在局域网内部通信采用了简单的通信结构,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以及对应用层提供连接服务的会话/传送协议。这种方案中,接在局部网络上的所有站只使用简单的会话/传送协议,而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通信只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和IP.由此解决了互联网的匹配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协议转换器方式的应用将越来越少。特别是OPC技术与ODBC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开辟了新的途径,协议转换方式的应用将会更少。

  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